数字人民币的崛起与全球金融格局重构

自 2021 年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(mBridge)项目启动以来,全球 135 个国家加速探索央行数字货币,中国主导的该平台以 7 秒跨境结算速度,对需 3-7 天的 SWIFT 系统形成冲击。作为数字人民币(e-CNY)国际化的核心载体,mBridge 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货币实时兑换与合规监管,交易成本降低 50%,已吸引中国、沙特、阿联酋等国参与,成为去美元化的关键工具。

去美元化浪潮背后,美国金融制裁的滥用、中国经济崛起与金融科技突破构成核心驱动力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,与沙特构建 “能源 - 货币 - 产业” 闭环,沙特对华原油出口接受人民币结算,所得资金可投资中国资本市场或支付工程服务。但沙特始终维系美沙安全同盟,在中美之间保持战略平衡,其 “2030 愿景” 与中国技术、资本的合作,与对美国安全保障的依赖形成微妙博弈。

延续半个世纪的石油美元体系正面临结构性挑战。该体系以美元定价、结算和储备为三大支柱,但人民币在结算领域的突破已显现成效:2023 年起,中石油、中海油相继完成数字人民币跨境原油结算,俄罗斯等受制裁国家也大量转向人民币交易。不过,美元在定价机制、法律框架与网络效应上仍具韧性,全球石油贸易 90% 以上仍以美元计价。

未来全球金融格局大概率呈现渐进式演变:人民币结算在能源贸易中逐步扩大,mBridge 等平台推动多极化货币格局形成,但美元主导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。沙特等海湾国家的战略对冲、中美地缘政治博弈与金融科技迭代,将共同塑造这一变革进程,最终走向 “美元与非美元体系共存” 的新格局。